
邯郸主要街道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 (图片由市城管执法局提供)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韩金鑫)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三创四建”活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布:邯郸将力争在2023年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这是继2017年邯郸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后又一项对邯郸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举措。
国家卫生城市是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体现城市整体卫生程度和管理水平的最高荣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卫生面貌和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目标,有序推进,夯实创卫工作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在2019年邯郸成功创建省卫生城市基础上,按照省、市“三创四建”活动有关部署,2020年,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启动国家(省)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工作。其中,2022年,大名、曲周、馆陶、磁县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县城,实现邯郸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邱县、临漳、成安、鸡泽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2023年,邯郸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武安市力争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
据了解,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评审工作三年为一个周期,本周期为2018-2020年,邯郸在2019年1月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具备了下一周期(2021-2023年)申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资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创建工作共涉及37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包括申报、评审、命名等环节。创建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开展,分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8大类40项指标。邯郸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城市建成区为范围,包括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永年区、肥乡区,涉及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
根据创建国家卫生城时间表安排,2020年主要工作为宣传发动,夯实基础。召开启动大会,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创卫专班,完善城市硬件设施;2021年主要工作为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聚焦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优化城市环境,夯实创卫基础;2022主要工作为年全面达标,巩固提升。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通过省级暗访和评审并向全国爱卫会推荐;2023年主要工作为攻坚冲刺,全面迎检。各项工作巩固提升,打造亮点,通过全国爱卫会组织的暗访检查、技术评估和综合评审,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目前,邯郸制定印发《邯郸市关于推进卫生城市(县城)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市、县两级的创建任务目标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责任及完成时限,划分了阶段任务,为全市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邯郸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规划》和《邯郸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市爱卫办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力争早日通过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任务分解,各司其职,多部门协同齐发力
进一步健全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市、区均成立了政府主管领导担任主任的爱卫会组织,爱卫办设置相对独立,街道及乡镇政府配备了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及各级爱卫会成员单位积极按要求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邯郸市爱国卫生条例》也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立法调研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为进一步了解邯郸现状,市爱卫办拟对邯郸卫生创建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为今后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已对涉及到的39个相关指标进行梳理,正在收集8个相关责任部门反馈信息。此外,市爱卫办以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组织各级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病媒集中消杀、健康教育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整体环境面貌。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市城管局根据“三创四建”工作部署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具体要求,加大对城区内主次干道和小街巷清扫保洁力度,对所有主次干道及小街巷进行全覆盖冲洗作业,做到“六无六净”。强化环卫设施巡查监管,及时保洁维护,强化垃圾清运,
确保日产日清。对道路、隔离带、背街小巷、实施地毯式巡查,对死角死面垃圾废弃物开展集中清理行动。督促沿街单位、门店落实“门前五包”,杜绝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扔废弃物、乱倒垃圾等现象。对市区主次干道机动车、非机动车道泊位逐一实地勘察,统一规划非机动车泊位,在有条件的位置探讨车辆“上天入地”。4月底至今,新增159个泊位。建立三级联动督导机制,排查处理无人管理的垃圾死角,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死角848处,累计清理垃圾约358余吨。提高邯郸园林绿化景观水平,抓好两高湿地公园建设、丛台公园绿化整体提升改造、鲜花扮城、道路绿地等绿地系统的提升,截至目前,今年三区共完成新增绿地面积120.2万平方米,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3.33万平方米,完成植树127.12万株。市城管局还每周组织两次联查活动,结合每日暗查,建立日通报、月排名制度,提高各区创建活动积极性。
市爱卫办按照创建程序,有针对性地对今年创建国家(省)卫生县城的县进行督导调研,指导邱县、临漳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县城,指导大名、馆陶、曲周、磁县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开展市本级创卫摸底调查,对邯郸旱公厕和农贸市场管理薄弱环节进行摸底。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降低病媒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风险,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按照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原则,加大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消杀力度,落实防蚊蝇鼠蟑措施,规范投药,确保邯郸“四害”密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广泛发动,全民参与,营造创卫舆论氛围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更加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创卫过程也是一个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过程。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及新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报道全市创卫活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及产生的社会效果等,在活动策划上力求“新”,在报道形式上实现“活”,在舆论监督上注重“准”,在卫生知识及公益宣传上突出“多”。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的认识,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当卫生城市创建模范的浓厚氛围。通过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栏,报纸、电视开设专栏,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和卫生创建等知识,传递健康理念,增强群众卫生意识。
与此同时,每个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创卫工作,自觉做到不乱扔东西,不损坏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草坪。不乱堆乱建,不乱停乱放,不乱贴乱画,不乱扔乱倒,不在公共场所和禁止吸烟场所吸烟,倡导文明经营,抵制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与生活用品。主动劝阻和制止损害公共卫生的行为,主动清理卫生死角,积极举报脏、乱、差现象,敢于对影响城市文明卫生的人和事说“不”。掌握健康卫生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历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持续推动城市建设、治理水平提升,努力改善城市形象与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19年,邯郸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城市,拿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入场券”,秉承“创卫为民、为民创卫”的理念,朝着2023年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努力。市爱卫会副主任、市卫健委主任周海平说:“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市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下,邯郸的明天将会天更蓝、水更清,城市环境更干净、整洁、宜居,人民更加健康幸福!”